零点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嫡宋 > 第十五章 赐婚

第十五章 赐婚(1/1)

  武功郡王府书房。

  赵德昭自被禁足之后,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禁足挺好的,现今已是太平兴国三年了,距离太平兴国四年已是不远了......

  估计在这一年内车神也二叔不会再对他投入更多的注视了,也不枉他这一段时间费劲心思来败坏自己的名声,等日后他真要做成了前唐太宗那般功业出来,说不得史书上还要给他加上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名声出来呢!

  这日,赵德昭与李攸正在书房研读《贞观政要》,其乃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其内容丰富且全面,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前唐太宗君臣关于治理国家问题的一些议论和思考,涵盖了国家治理中政治方面如治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申明法制等;

  书中也对当时的经济政策有深入的阐述,特别是农业政策。前唐太宗认为农业是安民、治国的根本,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还涉及了军事和外交问题,如《征伐》、《安边》等篇章,讲述了前唐太宗时期的军事行动和对外关系处理。书中强调了军事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策略。

  在文化方面,《贞观政要》强调了崇儒学、文史、礼乐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君臣问答、奏疏等材料,展现了前唐太宗与臣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前唐太宗善于纳谏,臣子们敢于直言,这种君臣相得的关系为贞观之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之,《贞观政要》是一部全面反映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史书。它不仅记录了前唐太宗君臣的治国经验和智慧,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尤其针对本朝来说,尤其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本朝去唐不远,税率、官制等大部均是继承前唐制度,如果你想要去改变它,那么你首要的就是去了解它。

  “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时,赵德昭恰好读到此处,不由得微微一叹。

  “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李攸起身同样以《贞观政要》相对。

  “多少明君圣主起初也是这样的,但当其功业达成时,便又骄傲自满起来,往往会恣意放纵,甘愿听从阿谀逢迎的话,厌恶刚正不阿的谏言,以致更是治政败坏,功亏一篑,更甚者天下烽烟四起,几亡其国。”

  赵德昭神色变了又变,随后还是昂然道:“《礼》有言:夫鲁有初。《列子》亦言:太初者,气之始也!”

  “凡事必有初,如果能根据事情的‘初’去作为,那事情总会很简单,反过来说,没有看懂事情真正的‘初’在哪里,是什么?那一定会陷入疑难之中。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赵德昭又上前握住李攸的双手热切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孤要取得功业就需要像坦之这样的人劝谏。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李攸再度双目一红,能得到这样的明主,此生何憾?!

  .......

  皇宫文德殿。

  赵光义正却是不知武功郡王府这一幕主臣相合的场面。

  此时他正在为一件事情犯难,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已到待嫁之龄,赵光义想为其在皇室中选一个良配,加强皇室与功臣勋贵之间的政治联盟。

  这有助于稳固皇权,增强皇室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减少政治斗争中的冲突和摩擦。

  “元佐年仅十三岁,现在成婚却是颇早了些,且与王氏年齿不合,剩余诸子不提也罢。”

  “那就只有太祖一系了,德昭年岁倒是足够,况且近日赵德昭不是流连于勾栏瓦舍之间吗?那便再赐其一场婚姻,也收一收他的性子。”

  “只是与王溥会不会助涨其势?那王溥龙德二年生人,已是年岁不小,况且这天下终究还是要靠刀把子说话,他王齐物有几都军?!。”

  赵光义心意既定,便差遣王继恩往翰林院拟制去了。

  翰林院今日却是学士李昉坐班,听完旨意却是会心一笑,随即也不耽搁,运笔如飞便将旨意写下交于王继恩。

  到目前为止,这桩婚姻算是已完全确定,再无悔改的余地。

  此时的赵德昭还是浑然不知,他原本为打消车神二叔忌惮所作出的这一系列荒诞行为却是为他招来一场婚姻。

  就在他还在府邸用功读书时,却是等来了赐婚的旨意:

  门下:

  自古帝王治国,非但文治以安天下,亦需联姻以固邦基。今有武功郡王赵德昭,乃朕之宗室肱骨,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屡建功勋,深得朕心与万民敬仰。又闻太子太傅王溥,国之栋梁,学富五车,忠贞不渝,其女王氏,温婉贤淑,才貌双全,品性高洁。

  朕观此二人,实乃天作之合,特赐婚于武功郡王赵德昭与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结两姓之好,成百年之盟。望尔等婚后,相敬如宾,共修家道,以孝悌为本,以忠贞为怀,辅佐皇室,福泽苍生。

  兹定于吉日良辰,举行大婚之礼,百官同庆,普天同欢。所有礼仪,皆由礼部会同宗人府妥为筹办,务求隆重而不失典雅,以彰皇家之威严与喜庆。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既是赐婚,便不需再“纳采”。

  “臣某之女被预询择,闻命祇惧,既蒙制问,臣某不敢辞!”王溥亦姿态回道,“问名”这一礼便是完了。

  至于“纳吉”、“纳征”、“请期”却是由礼部会同宗人府筹办。

  而赵德昭要做的便是“亲迎”。

  亲迎前⼀日,女家到男家家中布置新房,并预送部分嫁妆,女家“挂帐幔,铺设房奁器具、珠宝首饰动用等物”,随后,女家亲近之人备礼前来为新人暖房,亲信妇人、嫁女使⼀起守着新房,不让外人进入。

  新房中,“床榻、荐席、椅桌”之类的家具,由男方提供,“毡褥、帐幔、衾”之类的家纺,由女方提供,这类风俗其实到现代,也仍旧留存着。而铺房分送嫁妆的习俗,至南宋,“其衣服袜履等不用者”、“珠宝首饰动用等物”,“皆锁之箧笥,世俗尽陈之,欲矜夸富多”,炫富之风尽在嫁娶之中可窥见⼀⼆。

  亲迎当日又有起檐子、拦门、撒谷豆、转席、跨马鞍、坐富贵、高坐、利市缴门等过程。

  “跨马鞍”之礼,唐宋尤盛,“鞍”与“安”谐音,过平秤则取“平”之意,两者相合,以祈平安。

  跨过马鞍平秤后,便入中门,新妇王氏先至⼀室内稍作歇息,室内当中悬帐,此谓之“坐虚帐”,或又叫“坐富贵”;“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众客就筵三盃(杯)”,客人喝完酒后,新郎赵德昭便到外室中堂行“高坐”之礼。

  只见中堂内放⼀床榻,塌上置⼀椅子,也就是“高座”,新郎赵德昭坐在高座上,众人要斟酒请新郎赵德昭下来,斟酒的次序也有固定,先是媒人斟酒,新郎饮上⼀杯,再是阿姨或者舅母斟酒,新郎各饮⼀杯,最后丈母娘斟酒,新郎方能下座回房坐富贵。

  新郎赵德昭回新房后,坐于床左侧,与床右侧的新妇王氏同行“正坐富贵”之礼。

  与此同时,新房门额上预先挂好⼀新缎,可以想象成有⼀横幅挂在门额上面,新缎下端⼀片片撕裂开来,等到新郎赵德昭入房,围在外面的客人们争夺新缎的小碎布,此谓之“利市缴门红”。

  坐富贵礼毕便是“牵巾”,由礼官请新人出新房,男女两家各出红绿彩缎,彩缎被绾成同心结,⼀端挂在新郎赵德昭手中的槐简(笏)上,另⼀端搭在新娘王氏的手中,由新郎赵德昭倒行,新娘王氏面相向而行,牵着新娘王氏至中堂参拜赵氏家庙。

  武功郡王府,成亲“次日”五更,新妇王氏起床后,将自己绣的女红巧作,缝制的鞋袜枕头献给长辈,此谓之“赏贺”,长辈们则回送⼀匹彩缎,此谓之“答贺”。

  此时赵匡胤已驾崩,这个礼节却是由车神二叔代受。

  “三日”后,王氏娘家除送来首饰、彩缎、油蜜、蒸饼、鹅蛋等,再配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同送往女婿武功郡王府,此谓之“送三朝礼”,又称作“煖女”。

  待到三日、七日或九日后,女婿赵德昭带着妻子王氏回娘家,谓之“拜门”,此时女方家会大摆筵席,名曰“会郎”,长辈们再答贺女婿,最后礼毕席散,女方家安排鼓吹乐队,备上贺礼,热热闹闹地送女婿回家。

  七日后,女婿前往丈人家,接妻子回家,此时女方家会为女儿备上彩缎、首饰、吃食之类的礼物,此谓之“洗头”。

  “⼀月”后,丈人丈母前往男方家,送上弥月礼盒,男方开宴款待亲家,此谓之“贺满月会亲”,自此之后,礼仪从简,若遇到节日,两家互送节日礼物。

  前世光棍一辈子的赵德昭终于感受了一把宋制婚礼,也算是圆满无缺了。

  代成婚后,宫中降下旨意,封王氏为韩国夫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