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季汉楚歌 > 第198章 孙权急了,孙权增兵了,诸葛亮一戏周公瑾

第198章 孙权急了,孙权增兵了,诸葛亮一戏周公瑾(1/1)

  周瑜惊讶的看着手中的书信。

  本打算试探。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真的给刘标写信!

  快速的扫了一眼信中的内容,周瑜的眼神又变得复杂。

  内容不隐晦。

  直白得发邪。

  如,信中提及了城内的守将情况:荆州大将文聘、校尉霍峻、江夏都督苏飞、夏口都尉甘宁,军中都尉魏延、傅肜、邓芝、宗预,抚民都尉刘辟和刘邕,江夏太守黄祖、黄祖之子黄射......

  这让周瑜的内心,下意识的滋生了几分不服:如此直白,生怕我不知道城内守将情况?

  我竟也被小觑如斯!

  再看诸葛亮那卖弄的自称署名:大汉卧龙、徐州名仕、琅琊国智榜第一人、楚地士人之冠冕、荆州名仕黄公之婿、荆州书佐郎兼行军军师。

  周瑜的内心,更不服了。

  一封信,一个署名,竟然还带一长串前缀的?

  又是“卧龙”“名仕”,又是“第一”“冠冕”。

  还抬出了“名仕黄公之婿”和“书佐郎兼行军军师”这两个身份。

  居高临下的傲慢。

  仿佛在俯瞰周瑜。

  我在城中,谁敢来犯?

  狂妄!

  太狂妄了!

  周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了两个判断:

  一、诸葛亮是真感染了风寒,且不屑于掩饰病情。

  二、诸葛亮口称请刘标劝和,骨子里傲慢不惧战。

  这个对手。

  狂得发邪!

  强的可怕!

  黄盖偷眼扫视心中内容,又惊又怒:“公瑾,这信绝不能让吴侯看到!”

  “这封信跟今日送给吴侯的那封信,字体风格如出一辙,定是都出自诸葛亮之手!”

  周瑜点头。

  诸葛亮骂孙权骂得太狠了!

  这要让孙权看到。

  上头的怒火会更上头,攻打偃月城的决心会更坚决!

  “公覆放心。”

  “我索要诸葛亮的书信,也只是想验证心中的猜想。”

  周瑜安抚了黄盖,又向城头喊话。

  “书佐郎有罢战言和之心,我必不辜负了书佐郎的好意。”

  “我会即刻遣使入颖水,请伏波将军来江夏劝和。”

  “还请书佐郎转告城中军民,吴侯没有好战之心。”

  得了诸葛亮的回应后,周瑜又策马返回营中。

  仔细临摹了诸葛亮的字体后,周瑜提笔抄录。

  抄录的内容大致相同,只多了提了一句“偶感风寒,久不见好”。

  刚要将信送出,孙权遣人来召。

  周瑜将信揣到怀中,来大帐见孙权。

  却见大帐中,黄盖低着头,偷眼给周瑜使眼色。

  周瑜刚要询问时,孙权那满含不满的声音响起:“公瑾,你要请刘标小儿来江夏劝和?”

  周瑜吃了一惊。

  又看黄盖模样,顿时明白去偃月城下诈唬诸葛亮的事被孙权派人监听了!

  好!好!好!

  连我都不信任了吗?

  一口一个“公瑾”,都不知道加个“兄”字吗?

  周瑜心中有气,这语气也变得不愉:“吴侯这话是何意?”

  竟然还问孤是何意?

  孙权心中更气:“公瑾,孤是召你来破城的,不是召你来罢兵言和的。要罢兵言和,孤自会退兵,你请刘标小儿又是何意?”

  黄盖急忙向周瑜打眼色。

  周瑜忍住郁火,耐心解释:“吴侯,我并无请刘标来江夏劝和的用意。”

  “刘标如今在颖水跟曹兵对峙,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实则虚张声势。”

  “不论是刘标还是曹操,都在盯着吴侯跟刘表的军争。”

  “吴侯败,刘标定抢江东;刘表败,曹操必取襄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的渔翁还不止一个。”

  “想破此局,就得挑动两个渔翁的争斗。”

  “我诈称议和,是想套取诸葛亮的字体及行文的风格,模仿诸葛亮的笔迹给刘标去信。”

  “只要刘标有南下之意,曹兵必会误以为刘表败了,举兵讨伐刘表。”

  “襄阳遇危,来支援偃月城的刘表援军必会折返,吴侯则可趁机许诺文聘:只要文聘放弃偃月城,就让其返回襄阳决不阻拦。”

  “如此这般,就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偃月城!”

  “当此之时,强攻偃月城只会徒损军力,唯有以诈挑动,方可觅得破城良机。”

  “请吴侯细思。”

  黄盖也为周瑜辩解道:“吴侯,我是跟公瑾一并去的,公瑾只是在诳那诸葛亮。”

  “公瑾和吴侯都是讨逆将军的兄弟,又岂会不尊吴侯的命令,还请吴侯息怒。”

  听了周瑜的解释,孙权这才明白误会了周瑜。

  又见黄盖替周瑜辩解,孙权内心挣扎了一阵,起身向周瑜道歉。

  “孤方才在气头上,没能看懂公瑾的用意,还请公瑾莫要埋怨。”

  见孙权道歉。

  周瑜这心中的怨气也少了大半,终究是顾念跟孙策的旧情爱屋及乌了。

  “我并无埋怨之意,只是舟船劳顿,有些疲倦,还请吴侯派人将信送给刘标,再沿途多派斥候监探刘标兵马动静。”

  周瑜取出书信递给孙权。

  孙权没有接信,让黄盖取了信,又道:“公瑾一路舟船劳顿,是孤疏忽了。”

  “公瑾可先回帐休憩,这送信的事就交给黄将军去办。”

  “孤这几日也是疲倦,也得好好休憩了。”

  出了大帐,黄盖忙对周瑜道:“公瑾,你心中不要有怨。”

  “吴侯并非有意监听,应该是部署在偃月城附近的探子将今日的事告知了吴侯。”

  周瑜不置可否,道:“你先派人去送信吧,早些送信,免得让吴侯看见。”

  黄盖点头。

  方才孙权故意不接信,并非不想看信的内容,而是当面看信会寒人心。

  “公瑾,吴侯毕竟年幼。初掌江东,又值江东人心不稳,这心中难免会多疑。”黄盖又小声替孙权辩解。

  周瑜叹气:“黄将军,我知道分寸的。”

  待黄盖离去,周瑜独自策马来到江边。

  看着滚滚江水,周瑜想到了逝去的孙策。

  物是人非,如江水东逝,浪花淘尽英雄。

  下意识的,周瑜又想到了跟刘标昔日在吴郡的谈话:一劝周瑜自立,二劝孙刘联姻。

  “自古争天下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瑜淡淡低语。

  江东如今的局势,比起没刘标的时空,艰难太多了:不仅有刘标虎视眈眈,连曹操都在配合算计。

  饶是周瑜多谋,也难以逆转大势。

  就如刘关张死后的诸葛亮,纵有卧龙之才,也是独木难支。

  天命难为!

  “若刘标中计,或可成大事。”

  “若刘标识破,想退就难了。”

  周瑜长叹一声,没有因为滚滚江水而让心中释怀,反而更苦闷了。

  汉沔江上。

  蔡瑁同样忧心忡忡。

  虽然执掌了襄阳水军,但蔡瑁已经好几年没指挥过舟船了。

  蔡瑁不是靠军功晋升的。

  掌权跟会用兵,是两码事。

  虽然有亲信将校协助掌军,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善来事的不善带兵,善带兵的不善来事。

  胜了,一切都好。

  败了,一切皆休。

  这可是蔡瑁花大量钱粮养出来的精锐水军,不能因为一时大意就累死三军。

  若是以前,蔡瑁或许还会骄矜。

  得知沙羡一战,黄祖近乎于全军覆没,六千余战船被孙策抢夺,蔡瑁也收起了对江东的小觑之心。

  六千余战船,初听时蔡瑁都感到心疼。

  那都是钱和粮一艘艘打造出来的啊!

  再听到黄祖在夏口被孙权击败后,蔡瑁心更凉了。

  打不过孙策就算了,竟然连孙权都打不过。

  蔡瑁不认为麾下将校有比黄祖还擅长舟船作战的。

  至于蔡瑁本人。

  只要蔡瑁不打,蔡瑁就是荆州水战第一人!

  吃以前的名头就足够了。

  “军师,我们在这待了三天了,何时去打孙权?”张允热血昂扬。

  张允是刘表的外甥,为人机灵,善于钻营。

  是刘表诸多外甥中最得刘表宠信的一个。

  蔡瑁虽然有其他职位,但平日里最喜欢的是“镇南将军军师”这个独一无二的。

  刘表是镇南将军,蔡瑁是镇南将军军师,不懂的人一眼看去:刘表第一,蔡瑁第二。

  蔡瑁瞥了一眼张允。

  你在这热血个什么劲?

  这是战场打仗,又不是在襄阳争权夺利。

  稍不留意,就得饮恨归西。

  倘若运气差了,一个流矢就能要了命!

  “不急,再等等。”蔡瑁不徐不疾。

  张允疑惑:“军师,偃月城被围了半个多月,我等再不去,万一城池被破,又当如何?”

  蔡瑁不以为意:“又不是没丢过。”

  “破了偃月城又能如何?”

  “孙权守得住吗?”

  “但凡刘标在徐州有点动静,孙权怎么吃的偃月城,就得怎么吐出来。”

  “上回周瑜都打到巴丘了,不照样将巴丘吐出来了?”

  “你啊,要多想想。”

  “立功未必就得亲自上阵,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使君的军令是抵御孙权,不是击败孙权。”

  “更何况,偃月城又没破,急什么?”

  “破了再说!”

  蔡瑁是真不急。

  一万水陆步骑在手,这就是震慑!

  张允挠了挠头:“我们总得做点什么吧?不然襄阳那群跟军师不对付的小人,恐怕又得在使君面前谗言了。”

  蔡瑁想了想。

  张允的话糙理不糙。

  若真什么都不做,还真有可能被小人谗言。

  虽然最善于谗言的是蔡瑁,但蔡瑁是不会承认的。

  “嗯,就给孙权去信,劝其退兵。”

  “否则大军一到,必将孙权碎尸万段。”

  “记住:措辞不能坠了威风。”

  蔡瑁叮嘱了张允一阵,又回到了船舱。

  船舱中有蔡瑁带来的歌姬侍妾。

  军中不能带女人?

  普通的将校能跟镇南将军军师比吗?

  蔡瑁才是规矩的制定者!

  张允得了军令,派人给孙权送了一封极其嚣张的劝退书。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孙权感觉肺部都快炸裂了。

  一个个的,都嚣张至极,丝毫不将他这个新任吴侯当回事!

  孤,一日破夏口,败黄祖!

  竟敢小觑孤!

  若不是周瑜、黄盖、程普等人苦劝拦着,孙权都要直接分兵去打蔡瑁了。

  孙权的兵相对文聘有优势,可要分兵去打蔡瑁就没优势了。

  胜了一切都好,败了一切皆休。

  想到这里。

  孙权决定对江夏增兵!

  “传孤令,令豫章太守孙贲、庐陵太守孙辅、定武中郎将孙暠、丹阳太守孙翊、威寇中郎将孙河,引兵速来。”

  听得孙权要调豫章、庐陵、丹阳三郡兵马来江夏,众将皆是心惊。

  周瑜急忙劝阻:“吴侯不可!三郡兵马若是调走,后方城池空虚,久必生乱。”

  孙权冷哼:“些许地方豪帅,又能生什么乱?敢生乱,孤回去就一一清算。”

  “孤意已决,不必再劝!”

  “若不肯奉令,就休怪孤不念同族情谊!”

  周瑜欲言又止。

  孙权这调兵的用意,周瑜也看明白了。

  孙贲孙辅孙暠孙翊孙河,都是孙策留下的同族大将。

  这几人久随孙坚孙策,自恃功高,表面承认孙权继任吴侯,暗地里都有不屑之意。

  孙权这次来打江夏,其实也征调过五人。

  只是这五人都以孙策刚死人心不稳为由,拒绝了孙权的征调。

  五人不奉令,孙权心中虽然恼恨,但也不敢真的对五人用强。

  只要在江夏证明了才能、立下了军威,就不怕五人有异心。

  可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孙权在偃月城受挫,分兵又兵力不足,又不肯退兵,只有强行征调五人来江夏,才有赢的可能!

  想到孙权不能立威,孙贲五人在地方上更容易生乱,周瑜又放弃了劝谏。

  一方面增了兵可以增加胜利的机会,一方面将孙贲五人带着身边也容易制约。

  至于后方城池空虚,这已经不是周瑜能考虑和阻止的了。

  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不是不知道有风险,而是不得不为!

  .....

  颍水。

  刘标再次收到了贾诩送来的鱼。

  将鱼鳞一刮、去掉内脏、塞入去腥佐料、再抹上豚油,柴火一生,刘标兴致勃勃的烤着肥鱼。

  关羽忍不住道:“孟临,你就不担心贾诩在鱼中下毒吗?”

  刘标笑道:“贾诩虽然被称为毒士,但也是有底线的。只要我不对贾诩构成威胁,贾诩会很乐意的跟我相处融洽的。”

  赵云问道:“孟临,你似乎对贾诩很了解?”

  刘标点头:“天策府刺探了不少有关于贾诩的情报。”

  “昔日董卓伏诛,贾诩原本是准备为天子效力的,不曾想王允想将董卓余孽全部诛灭。”

  “贾诩见王允不给活路,就劝阻了想逃跑的李傕,沿途散布流言聚拢兵马,一举反杀了王允。”

  “等李傕掌权后,贾诩又跟李傕分道扬镳,尊敬天子、举荐贤臣,怎么看都是忠臣贤臣。”

  “后来关中大乱,贾诩去了宛城,原本贾诩带着诚意说服了张绣投降曹操,不曾想曹操贪了张绣的婶婶,让贾诩又没了活路。”

  “贾诩一狠心,助张绣布计,差点让曹操死在宛城。”

  “即便如此,贾诩如今依旧在曹操麾下,活得好好的。”

  “此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本事,堪称一绝。”

  “除非我想杀贾诩,否则贾诩是不会闲得没事来招惹我的。”

  “更何况,用毒这种烂招,瞒不住我的。”

  混游侠出生,跟着刘备走南闯北十几年。

  刘标什么烂招没见过?

  想到这里,刘标忽然反问关羽:“二叔,你见过秦宜禄的妻吗?”

  关羽一愣:“孟临这是何意?关某跟秦宜禄不熟。”

  “那就好。”刘标松了一口气。

  见刘标这反应,关羽反应过来,丹凤眼猛地睁开:“孟临,关某岂会是惦记他人之妻的人?”

  “你从哪里听来的谣言,竟敢败坏关某的名声!”

  刘标打了个哈哈:“二叔,你误会了,我没这么说!”

  关羽瞪着虎目:“你方才分明就这个意思!曹操贪张绣的婶婶,跟关某何干?”

  刘标向赵云的位置挪了挪:“二叔,你真的误会了。”

  关羽跟秦宜禄的妻有什么渊源刘标不知道,只知道有记载的都有好几处。

  虽然关羽的性格怎么看都不像是饥色的,但刘标也怕今后关羽真的跟秦宜禄的妻有了渊源。

  到时候刘标就难做了。

  一边是自小相伴的二叔,一边是岳丈最信任的亲卫。

  手心手背都是肉,打谁都不行。

  关羽哼哼:“关某自有妻,也有子,又岂会惦记他人妻。今后再敢乱传谣言,关某就跟翼德一起将你吊起来。”

  顿了顿。

  关羽又道:“子龙也护不住你!”

  赵云看着挨着自己的刘标,无奈扶额。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孟临的个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变化。

  闲聊间。

  韩胤到来。

  “伏波将军,有江夏书信送达,来人自称是受荆州书佐郎诸葛亮的委托。”韩胤将书信递给刘标,又补充了一句:“我听那人,有江东口音。”

  江东口音?

  刘标将还没烤好的鱼递给赵云。

  扫了一眼书信,看到署名处,刘标不由乐了。

  诸葛亮对刘标一向很敬重,是不会用这种一长串的署名的。

  用这种署名是在暗示刘标:信的内容不保真,看个乐乎就行。

  周瑜不了解其中的门道,误以为这个署名是诸葛亮给刘标写信时的惯例,故而不敢乱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