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季汉楚歌 > 第197章 江东周郎初遇大汉卧龙,一个八百个心眼,一个标里标气的

第197章 江东周郎初遇大汉卧龙,一个八百个心眼,一个标里标气的(1/1)

  鲁肃不答反问:“去了偃月城,能不将我举荐给吴侯吗?”

  听到鲁肃的回答,周瑜顿感无奈:“子敬,你也不看好江东吗?”

  鲁肃淡笑直言:“公瑾,昔日你将我举荐给讨逆将军时,我还是很看好江东的。”

  “如今讨逆将军不幸中道而亡,江东人心不稳;当此之时,理当以奔雷之势打一场立威之战。”

  “所谓立威,即:开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只许有胜,不许有败!”

  “吴侯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又执着于军权,不肯让公瑾前往江夏,以至于得了夏口却又被挡在偃月城。”

  “损兵折将,徒折锐气。”

  “观吴侯用兵,虚过于时。”

  “虽有谋略之机但缺少凶悍之气,倘若江东人心安稳,这种打法倒也稳妥谨慎,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

  “可如今江东人心不稳,求的应当是速战速决,不令将士死战克敌,不敢身先士卒披甲先登,如何能令将士齐心破城?”

  “恕我直言,时机已逝。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江东,公瑾现在去了,也破不了偃月城。”

  “与其在偃月城耗费军力,倒不如劝吴侯退兵,兵巡豫章、庐陵、丹阳、会稽,将‘一日破夏口、黄祖龟缩不出’,大肆宣扬。”

  “震慑讨逆将军部署在诸郡县的旧将故吏,以及孙辅、孙暠等孙氏族人,再发兵讨灭山越。”

  “如此,江东或可稳定!”

  顿了顿。

  鲁肃又笑:“话虽如此,但我料吴侯必不肯撤兵。否则就不是遣人来召公瑾前往,而是向公瑾问策了。”

  周瑜沉默。

  鲁肃虽然嘴上喊着不肯效力孙权,但看周瑜面上也替孙权擘画了立稳江东的战略。

  然而。

  正如鲁肃判断的一样,孙权必不肯撤兵。

  打了半个月,接连用计,不仅没能攻破偃月城,反让陈武和宋谦被杀,大军士气低迷。

  现在撤兵,孙权如何能甘心?

  当初力排众议的要亲自带兵攻打江夏,如今却在偃月城损兵折将。

  以众敌寡,优势在敌,孙权不要面子的吗?

  片刻。

  周瑜又道:“子敬,若你不肯去。可否替我守住柴桑?”

  鲁肃不假思索:“吕蒙有将才,可守柴桑;记得叮嘱吕蒙,我跟皖城刘晔有旧。”

  “刘晔谋略不凡,趁着公瑾离开时用离间计也不无可能,若吕蒙真中计了,莫要为难我在吴郡的老母妻儿。”

  周瑜目光一凛:“子敬何出此言?”

  “莫说你如今人在柴桑,就算你真的去投了刘标,我也不可能为难你的老母妻儿。”

  “我会叮嘱子明的!”

  周瑜暗暗长叹。

  孙权这一战,打得令鲁肃这等观望的俊才挺寒心的。

  其实周瑜也明白,鲁肃说的挺委婉了。

  就差没直接问:这等生死存亡的时刻,吴侯连公瑾你都不敢委以军权,我去了能被信任吗?

  周瑜又召来吕蒙,令其谨守柴桑,又严厉叮嘱:“子明,你要记住。”

  “子敬乃我好友,任何传出对子敬不利言论的人,皆是江东之敌!”

  “若因你的愚蠢而令子敬受辱,回柴桑后,我必杀你!”

  吕蒙心下大骇。

  上回在吴郡的时候违令轻慢刘标就差点让我滚回军中,我哪敢再违令啊!

  “中郎将放心,宁可我死,也决不让子敬先生受辱。”吕蒙拍着胸口。

  给鲁肃拨了几名歌姬舞姬后,周瑜乘船连夜赶赴偃月城。

  黄盖在渡口接到周瑜,小声提醒:“公瑾,吴侯近几日心情不太好。”

  周瑜蹙眉。

  黄盖专程提醒,那这就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了。

  来到中军大帐。

  远远的就听到孙权在中军大帐中发泄怒火。

  “文聘狗贼,欺人太甚!”

  “待孤破了城偃月城,必屠尽满城,食汝肉,寝汝皮,喝汝血!”

  “文贼、奸贼、恶贼、逆贼。”

  “气煞孤也!”

  大帐门口。

  程普见周瑜和黄盖到来,近前问礼。

  “什么情况?”周瑜蹙眉轻声。

  程普轻叹:“方才文聘遣人来到营外,自称是给吴侯送礼。不曾想盒子中装的是宋谦的首级。”

  “盒子中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又言:老将军是英雄,伯符是豪杰。吴侯籍父兄之名,不似父兄骁勇,生得又方颐大口,不似伯符美姿颜,恐非老将军亲生。”

  周瑜只感觉脑中一阵眩晕。

  在来的途中,周瑜仔细思考了鲁肃擘画江东的战略,都想好了怎么劝孙权退兵了。

  结果。

  这还没见到孙权,孙权就被文聘给激怒了。

  不仅用宋谦的首级刺激孙权,还专程给孙权来信!

  孙权亲自带兵来打江夏,本就有证明不比孙坚孙策弱的用意。

  如今损兵折将不说,还被嘲讽籍父兄之名,以及最诛心的“生得又方颐大口,不似伯符美姿颜,恐非老将军亲生”!

  孙策骁勇有力、美姿颜,江东人称“孙郎”。

  孙权就不同了,演义描述其“碧眼紫髯”,《江表传》描述其“方颐大口”,陈寿描述其“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孙权长得丑。

  攻击用兵无方就算了,还夹带人身攻击,这亮里亮气的嘲讽,如何不让孙权恼恨?

  周瑜暗暗一叹,掀帐入内。

  只见帐内一片狼藉,孙权眼前的桌子都被砍成了好几截。

  见到周瑜,孙权不等周瑜开口,恨恨道:“公瑾,你来得正好!快助孤拿下偃月城。”

  周瑜挺无语的。

  都打了半个多月了,士气都低迷了,刘表的援军没准都在汉沔江上距此不远了,还怎么拿下偃月城?

  想到这里。

  周瑜决定劝谏:“吴侯,如今不是破偃月城的时机。”

  “不妨趁着黄祖龟缩不出,兵巡豫章、庐陵、丹阳、会稽,震慑诸郡县将吏以及伯符部署在诸郡的孙氏族人。”

  “再发兵讨灭山贼,再立军威。”

  “如此,江东定可稳定!”

  周瑜择选了鲁肃部分战略中,中听的部分,循循善劝。

  孙权的大眼瞬间瞪大:“公瑾,你要让孤退兵?”

  “孤是让你来助阵的,若要退兵,孤何必召你来?”

  “不破偃月城,不能擒杀文聘,孤誓不退兵!”

  孤被文聘如此羞辱,公瑾你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不破偃月城,不杀文聘,孤如何能释放这满腔的怒火?

  见孙权怒在心头不肯听劝,周瑜更感无奈:“吴侯,文聘故意送来宋谦的首级又来信羞辱,定是想拖延时间等刘表援兵到来。”

  “黄祖兵败已经过去半月,刘表的援兵肯定也在汉沔水道上了。”

  “若等刘表的援兵到来,想再退就难了。”

  “还请吴侯以江东基业为重!”

  孙权怒气上头,压根听不进周瑜的劝谏:“来得正好!正好先破刘表的援兵,再破偃月城擒杀文聘!”

  “昔日沙羡之战,兄长为了诱杀前来支援的刘表侄儿,故意等了两日。”

  “兄长能诱杀刘表的援军,我也能!”

  周瑜感觉心力有些憔悴。

  沙羡之战等两日,那是在等东南风啊。

  没东南风在大冬天的出其不意,怎么可能一个时辰就火烧沙羡?

  刘表的侄儿纯粹是赶得太巧!

  为了诈唬刘表才对外宣称专门等刘表援军到来,这是用来虚张声势彰显军威以及掩盖沙羡之战真正决胜关键的。

  还真信了啊!

  “权弟,不可再贪功了!”周瑜换了语气和称呼。

  称吴侯,是周瑜对外在正事上支持孙权;称权弟,是周瑜对内在私下里教导孙权。

  孙权一愣,显然没料到周瑜忽然改称“吴侯”为“权弟”。

  只是一瞬。

  孙权又回过神来,哼道:“公瑾,孤是吴侯!”

  “不是什么都不懂被兄长和公瑾保护的小孩了。”

  “孤若撤兵,颜面何存?江东众人,谁会服孤?”

  “这一战,只有刘表老兵革败了,孤才能立稳江东!”

  “孤意已决,不必再劝!”

  “公瑾若要助孤,就替孤出谋划策;若不肯助孤,现在就可以回柴桑。”

  见孙权都不肯在公瑾二字后面加个兄字,又强调吴侯的身份,周瑜内心也忍不住有了恼意。

  虽然是孙策的弟弟,但终究不是孙策。

  想到以前孙策的态度,再看孙权的态度。

  人走茶凉。

  情谊不在。

  方才孙权的话,让周瑜很心伤。

  若不是孙策临死前那句“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真想一走了之。

  可现在周瑜也不能用这句话来压孙权。

  孙权正在气头上又正是想证明自我的时候,越是提孙策就越容易让孙权变得死脑筋。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周瑜改变了话术:“可否让我看看,文聘送来的信?”

  孙权见周瑜不在劝退兵,语气也软了几分,将信递给周瑜。

  第一眼:好字!

  第二眼:骂得真狠!

  “这应该不是出自文聘之手,我怀疑这城中还有智谋之士助文聘守城。”

  “想破偃月城,就得先探明这智谋之士是谁。”

  “吴侯攻城多日,可有探得相关情报?”

  周瑜一边思考破局之策,一边转移孙权对文聘的怒火。

  孙权想了想:“潘璋曾说,他听到有人高呼诸葛军师。”

  诸葛军师?

  周瑜想了想,道:“荆州复姓诸葛且有名望又有资格得到刘表信任的,只有诸葛玄。”

  “我曾在寿春见过诸葛玄,此人虽然有些名望但为人过于迂腐,也不善兵事。”

  “这诸葛军师,应该不会是诸葛玄。”

  沉吟一阵。

  周瑜脑海中浮现了一个稚嫩双目如炬的少年模样。

  “莫非是他?”

  周瑜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孙权问道:“公瑾认识此人?”

  周瑜道:“谈不上认识,只是在寿春见诸葛玄的时候见过一次。”

  “诸葛玄有个侄儿,名为诸葛亮,跟着诸葛玄去荆州后娶了荆州名仕黄承彦的女儿。”

  “在荆州担任书佐郎。”

  孙权嘁了一声:“区区书佐郎,又有什么本事?我听闻那黄承彦的女儿长相奇丑,应是没人要才嫁给诸葛亮。”

  “诸葛亮想在荆州士人中立足,不计较黄承彦女儿的美丑,娶了黄承彦的女儿就可以入荆州士人圈。”

  “一个靠娶妻这种手段博上位的人,不过是个巧言投机之徒。”

  孙权的语气中,有些酸味。

  恨的不是巧言投机,恨的是那个人不是自己。

  士人娶妻当娶贤,在乎什么美丑?

  这个贤,不仅仅是才能德行好,还有其背后的家庭背景。

  察举制被地方士人掌控的时代,才能德行好的标杆是由地方士人制定的。

  若无家庭背景,想称“贤”?

  做梦呢!

  周瑜过滤了孙权话中的酸味,摇头道:“诸葛亮还是有本事的,吴侯不可小觑大意。”

  “至于城中是否是诸葛亮,我得前往试探。”

  “吴侯若不肯退兵,可加派斥候打探汉沔江上的动静,再伺机破敌。”

  跟孙权又聊了一阵细节后,周瑜走出大帐。

  黄盖和程普迎上。

  “公瑾,吴侯有何决定?”程普语气急切。

  周瑜长叹:“吴侯对偃月城势在必得。”

  程普和黄盖对视一眼,皆是欲言又止。

  周瑜又道:“两位将军不必心忧,我心中有个猜测尚未被证实,得先去偃月城下一趟。”

  黄盖道:“我跟公瑾同往。”

  周瑜点头:“有劳老将军了。”

  不多时。

  周瑜来到城下土坡,仔细观察城楼防御。

  这土坡是孙权攻城时堆砌的,正好用来观察。

  仔细观察了一阵,周瑜心中对打下偃月城更没把握了!

  黄盖问道:“公瑾,你观此城守备如何?”

  周瑜不假思索:“城池虽然残破不整,但城头的防御部署很工整。”

  “若是初战时一鼓作气,趁着城内军民士气不稳强攻十日,或有机会破城。”

  “以如今双方的士气对比,除非天时在我,否则难以破城。”

  天时,就是气象。

  比如孙策打沙羡的时候,大冬天的东南方提供了火攻的机会。

  比如关羽打于禁的时候,汉水罕见的猛涨。

  这都是借助了天时。

  其中还有个倒霉蛋诸葛诞,自觉寿春每年都会下大雨且一下大雨淮河就涨水,能一直淹到寿春城下。

  诸葛诞以为司马昭不攻之破,没想到司马昭扎营开始一滴雨没下,竟然罕见的大旱了!

  最离谱的是:司马昭破城后,当天就一场暴雨将司马昭的大营都淹了。

  这就是天时不在诸葛诞。

  如今也是如此。

  倘若来场大雨,周瑜也能来个水淹偃月城。

  黄盖默然不语。

  连周瑜都说破城没机会了,那就真的没机会了。

  看着城头,周瑜派猛士近前:“建威中郎将周瑜周公瑾,请荆州书佐郎诸葛亮答话。”

  城头执勤的魏延吃了一惊。

  竟然是冲着诸葛军师来的?

  魏延忙派人去请诸葛亮。

  得知周瑜专程来请,诸葛亮的嘴角勾起了笑意:“周瑜这是想试探我军虚实啊!”

  想了想。

  诸葛亮让刘辟准备了个四轮车,然后用白布巾裹着头,一副“病秧子”的模样。

  这才登上城楼,让魏延高呼:“城下可是周郎乎?诸葛军师偶感风寒,不能见礼,还请周郎恕罪。”

  周瑜一愣。

  病了?

  周瑜不再让猛士呼喊,而是亲自近前:“书佐郎,没想到昔日寿春一别,竟会在此处相遇。”

  “我略懂些岐黄之术,不如出城,我亲自为你把脉诊断如何?”

  诸葛亮让魏延和刘辟搀扶着,沙哑着声音:“周郎好意,我心领了。风寒小症,过几日就好了。”

  “如今你我各为其主,又怎能出城相见引人误会?”

  “周郎来此,可是要攻城吗?”

  周瑜大笑:“书佐郎误会了。”

  “数月前,伏波将军来吴郡为讨逆将军吊丧,曾提到有一义弟名唤诸葛亮。”

  “不知跟书佐郎,是否是同一人啊?”

  诸葛亮道:“周郎说笑了,这世间难道还有第二个诸葛亮吗?周郎既然跟义兄有旧,何不就此退兵?”

  周瑜道:“我的确有退兵的想法,只是吴侯打了偃月城这么久,就这样退兵有失颜面。”

  “昔日官渡之战时,伏波将军就曾去官渡劝和,让袁绍和曹操退兵。”

  “我也有意请伏波将军来偃月城劝和。”

  “不知书佐郎可否书信一封,我好派人送往伏波将军军中?”

  魏延大喝:“你这人好没道理。你要请人劝和,为何非得让诸葛军师书信一封?”

  周瑜大笑高呼:“这位将军误会了。既然要和,那肯定得两家同意。”

  “更何况,书佐郎是伏波将军的义弟,有书佐郎的信在,伏波将军才肯来啊!”

  诸葛亮拦住要反驳的魏延,回应道:“周郎若真有意劝和,我自当书信一封给义兄。”

  “请周郎稍等,容我准备笔墨。”

  魏延小声问道:“诸葛军师,真的要给周瑜信?他肯定不会将信给伏波将军。”

  诸葛亮嘴角一勾:“这我当然知道,不外乎想模仿我的笔迹罢了。”

  当即。

  诸葛亮令人取来笔墨和帛布,洋洋洒洒的给刘标写了一封信。

  只不过。

  在落款的时候。

  却是:大汉卧龙、徐州名仕、琅琊国智榜第一人、楚地士人之冠冕、荆州名仕黄公之婿、荆州书佐郎兼行军军师、义弟诸葛亮拜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