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嫡宋 > 第六十九章 贴脸

第六十九章 贴脸(1/1)

  也就是中路节节胜利的一支军队,一旦遇上两翼夹击,便很容易迅速崩溃。

  而如今赵光义将要面临的情况便也似鄢之战中的楚国和垓下之战中的项羽,但此时赵光义眼见耶律沙已败退,心下还是一松。

  但下首诸将及左右两翼宋军却是紧张万分,在他们的视野中却见耶律斜珍与耶律休哥在宋军视野范围内已是列阵完毕。

  中军处有一将翻身下面跪倒在地,然后就在地上拱手相对:“官家,事到如今,臣请率御龙直临阵相对,请官家立于龙纛之下,在中军安坐。”

  随着其人动作不停,赵德昭便将视线移至此处,定睛一看去,却是御龙直指挥使高琼。

  而此时强自镇定下来的赵光义闻言,随即颔首应许,之后便按照高琼所谏端坐于马上,而高琼毫不犹豫,直接转身便率领御龙直向左翼耶律斜珍处去了。

  没办法,谁叫此时耶律休哥还是个无名之辈。

  其人在高粱河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战绩,他上一次作战经历,是在辽穆宗应历年间征讨草原上反叛的室韦部落,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和中原军队进行大兵团对抗的经验。

  也就是说在宋人眼中,高粱河之前的耶律休哥根本称不上名将。他仅有的军事履历,是在草原上虐菜殴打一些游牧小部落。

  但是此时被忽略掉的耶律休哥,抬头望了望天,又再度看了看追随他而来的五千余辽国五院军精锐,随后也不再看左翼那激烈的厮杀,只是瞥了一眼那面晚风下飘荡的龙纛,便在两军厮杀下的震天呼喊声中随意抬手起来,再重重摆下。

  这五千余辽国中也算是相当强大的骑兵,在养精蓄锐了好几日后,终于启动了。

  而此时,太阳虽时西斜,但距离天黑还有很久,也没有要下雨的征兆,也就是说老天爷最终还是处于中立状态,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随着耶律休哥发起了冲锋,其人当面的宋军便即刻遭遇了最巅峰状态下的辽国精锐骑兵的碾压。由于耶律休哥所部人马俱甲,硬生生的将当面宋军直接冲散开来。

  而宋军除了极少数长斧大枪之外,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武器可以对这支部队造成丝毫伤害。

  这样的冲击在以往的历史中几乎没有的,毕竟辽国算是自春秋以来,充分利用了中原汉家的科技树,将甲胄弓箭等利用到了极致。

  就在此时,辽军便以耶律休哥的大旗为核心,对宋军发动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骑兵突袭。

  先是环射,密集的环射,五千余辽军围绕着耶律休哥进行了旋转式的推进,密集的箭矢直接便对宋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其人当面宋军所部便有崩溃之态势。

  耶律休哥所催动的这一波攻击极为的迅速和猛烈,要是让耶律敌烈及耶律奚底看到耶律休哥对骑兵的利用方式,怕是要当场羞愧而死,他们要是有这样的用兵之术,也不会在石岭关或沙河大败于宋军。

  在说道耶律休哥本人和他的大旗根本就是推进如风,连带着以他为轴心的辽国骑兵很快便直接甩到了宋军阵中,而这些辽国骑兵也是丝毫不慌张,又以刮鱼鳞的方式一层层分队从宋军中扫过,每一次都卷起无数血肉。

  这个战术,类似于车轮子滚进一般,若是在此战中传扬出去,说不得也能混到一个“旋风骑兵阵”之类的江湖诨号。

  但就当下来说,这个战术在耶律休哥的施展下,所造成的损伤岂是一般,尤其配合他的更是这个时间段下最强悍的骑兵部队之一。

  而处于这场骑兵冲锋之下的当面宋军更是直接七零八落,其部主将桑赞便成了这“旋风骑兵阵”之下的第一个牺牲品,随着主将当场战死,其部宋军更是四散而逃。

  而耶律休哥冲锋路上的宋军更是一时大骇起来,便是在中军大营处端坐的赵光义和赵德昭也是相顾骇然起来。

  尤其是赵光义其人,根本就未想到辽军居然会有着如此的战术,又在这样的战术下发挥这样的战力!

  只有在耶律休哥出现在这战场上给宋军带来了如此大规模的伤亡后,方才醒悟过来。

  但是即便反应过来亦是无法,宋军根本就不能对其形成大规模的有效的反击,虽说辽军也不是没有伤亡,在宋军的局部反击之下,辽军也有着肉眼可见的伤亡。

  在中军处的赵德昭看的清楚,很多辽军也往往被宋军的弓弩射中,便是一个趔趄就落下马来,然后悄无声息的成为了战争必然的消耗品,便是辽军主将耶律休哥身上也有一支箭头。

  但是这种事伤亡并不足以对辽军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仅仅只是一瞬间的迟滞,便又再度冲将上来,这让在场宋军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惶恐之心。

  而惶恐之后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就是赞叹!

  赞叹原来骑兵还可以这么用?!

  赞叹原来重甲骑兵居然这么强?!

  不过,这种赞叹也很快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心深处和浅处的种种抉择。

  最先做出反应的当然是宋军右翼,他们在距离这场战斗最近的距离、最佳的视角全程目睹了一切,并最直观的感受到了这场冲锋的威力。

  而在中军处目睹了一切的赵光义随后便就此陷入了慌张,因为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按照刚刚耶律休哥所带领下的辽国骑兵展现出来的强大能力,自己的右翼,几乎是相当于不设防一般。

  也不知道此时的赵光义有没有后悔将自己设置的预备部队投入攻城之中,又或者后悔不听从曹彬的劝谏,仓促带兵前来高粱河阻击。

  只是,此时已经没有给他可以补救的机会了,赵光义望着扑面而来的烟尘,与烟尘中那难以遮掩的骑兵雄壮身姿,几乎是瞬间就口干舌燥起来,再难言语。

  区区二三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简直就是须臾之间便可到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