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神州1855 > 第91章 业败休谈百年基(一)

第91章 业败休谈百年基(一)(1/1)

  冯天养对大沽口阻挡不住英国舰队的事情其实早有预知。

  和历史上英国人前两次在大沽口铩羽而归不同,这个时空因为冯天养的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走势早已变得完全不同。

  首先是英国人早早就下定了攻克清廷首都的决心,额尔金在广州招募到了远超他预期的成熟仆从军,且因英国人和法国人做了利益交换,北方的利益独属英国人。

  使得英军并没有采取添油战术,一点一点的往北方增兵,而是集中全部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将大部分的舰队和全部的远征军派往了北方,只留下少量军舰维护运输线路。

  再者是清军的准备也不如历史上充足,历史上的清军此时已经转入了对太平天国的反攻,各地战线的前移解放了清军不少机动兵力。在得知了英国人攻陷广州后,清廷派遣闽浙总督何桂清和四国使团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斡旋,为大沽口炮台的加固提供了时间。

  而这个时空,由于石达开的连战连捷,清军的机动兵力疲于奔命,此时刚刚千里回防到江淮一带,且柏贵的误导使得咸丰帝并未和历史上重视大沽口的炮台,直到意识到柏贵有些不对的时候才真正重视起大沽口的防御来。

  咸丰八年四月七日,咸丰帝下旨派穆荫助僧格林沁加固大沽口防御圈,督促各地抓紧运送重炮,抽调兵力训练以备战事。

  但此时英国人的远征舰队已经在广州拔锚起航了,等到僧格林沁在天津城外校阅手下的第一批兵马时,额尔金的舰队已经驶过了烟台蓬莱,进入了渤海。

  接到渔民奏报的山东官府不敢怠慢,马歇人不歇,只用了两日一夜便将消息传递到了京津,为僧格林沁争取到了宝贵的一天布防时间。

  虽然一天时间聊胜于无,但僧格林沁不愧是一代名王,还是利用这一天时间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僧格林沁把自己的亲标派往了大沽口防御圈的各个炮台之上,让他们看住各个炮台的士兵,禁止逃跑,同时事先约定,禁止任何炮台擅自开炮,直到看到自己的大营燃起滚滚狼烟才允许开炮,违令者斩。

  这一举措让原本试图偷袭清军的英方先头舰队吃了不小的亏,三艘二级舰被击伤,其中一艘桅杆被打断失去了大部分动力,眼看就要被清军取得击沉的战果时,英军后续舰队赶到,猛烈的炮火迅速压制住了大沽口附近的所有炮台,掩护着先头舰队撤离了大沽口附近的海面。

  随后英军不再搞偷袭的把戏,全力以赴的做起了进攻的准备。

  五月八日,英军在大沽口东北侧的清河入海口附近登陆,在清河入海口附近设置后勤营地,将远征军和仆从军输送上岸。

  五月十七日,英军和仆从军攻克了属于滦州的乐亭、滦南两县,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随后经过短暂休整迅速水陆并进,朝着大沽口发起了猛攻。

  尽管认识到形势危急的咸丰帝急调了各处兵马迅速驰援,尽管僧格林沁已经利用手头的兵力干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但终究寡不敌众,大沽口北侧的北塘还是于六月三日被英军攻克,僧格林沁被迫撤到了军粮城。

  六月十三日,休整十天的英军再次发动进攻,几艘吃水浅的二级舰和武装商船冒着搁浅的风险驶入海河,协助英军和仆从军的陆上攻势,经过了两日夜激战,四万清军大部溃散,僧格林沁本人也负了伤,被忠心的部下护着离开了战场。

  六月十七日,英军正式进入天津城,咸丰帝于当日仓皇逃出北京,并派遣恭亲王和杜翰两人为首的谈判团队和英军商谈停战事宜。

  在冯天养进入广州城的前一日,恭亲王和杜翰两人已经被英方总督额尔金撵出了天津城,并被告知英军很快对北京城发起进攻,如果清军确有停战诚意,应将首都设为不设防城市。

  事实上,额尔金将咸丰帝的谈判代表撵走并非因为咸丰帝没有谈判诚意,单纯只是为了故意示威恫吓清廷,以借此攫取更多的战争利益。

  冯天养听完亨利和巴夏礼两人向自己介绍的大沽口和天津战况,心中清楚两人这是在借此向自己表达强硬姿态,目的是让自己维持先前的承诺,继续维持广州作为英方远征舰队的后勤中转港口地位。

  越是现代化的军队所需的作战物资体量就越庞大,英军加上仆从军和舰队上的水兵接近五万人,所需的作战物资是天文数字,广州只是他们的中转港口,更多的物资需要从马六甲和印度转运而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州不重要,事实上,广州是最重要的一个港口,因为英军先前已经在广州的港口区域囤积了大量的作战物资,正在日夜通过武装商船向着北方转运以维持战争消耗。

  为此英军在紧张的兵力之中还抽出了一千人在广州的港口区内守卫后勤物资。

  这才是亨利和巴夏礼如此着急上火来见冯天养的原因。

  “我先前承诺依旧有效,即便我占据了广州,我依然维持贵军和清廷在战争中的中立态度不会改变。”

  冯天养思虑片刻,在亨利和巴夏礼两人略带紧张的目光中给予了满意的答复,两人刚想接话,却见冯天养压了压手掌继续开口:

  “但有两件事情我希望亨利总监和巴夏礼领事能够尽快告知额尔金总督。”

  “请讲。”

  亨利和巴夏礼两人对视一眼,由和冯天养比较熟稔的亨利开口说道。

  “第一,希望贵军在战胜清军之后,除了获取本身应得之战争收益,不要做无谓之杀戮,不要纵火毁坏诸处皇家宫殿和园林。”

  “第二,希望贵军不要再以所谓四国公使团名义行事,贵军和清廷如何谈判我自是无权干涉,但俄、美两国未派一兵一卒协助贵军,法军贪图广州收益,业已击败,维持四国公使团之名义对贵军并无益处,希望两位向额尔金总督转达鄙人之浅见,如愿听从,感激不尽。”

  冯天养斟酌着自己的话语,开口提出了两个让亨利和巴夏礼都感到有些不解的要求。

  这两个要求说实话难度并不大,两人都觉得额尔金愿意给冯天养这个面子,但他们不明白冯天养为什么要帮着自己的对手清廷提出这两个要求。

  两人虽不解,冯天养却自有考量。

  第一个要求是为了保住圆明园,圆明园被焚毁是数代国人难忘的耻辱,冯天养现在有了余力,想试试能否保住这个万园之园。

  第二个要求则是为了防止俄国在战争中趁火打劫。

  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侵华的主力固然是英法两国不假,但侵占领土最多的却是俄国。

  俄国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参与此次战争,但却通过四国公使团的名义恫吓威胁清廷,一会儿假意协助斡旋,一会儿说要响应英军号召出兵侵占东北,仅仅凭借外交场上的手段,便从愚昧无知的清廷手中割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现在和历史不同,四国公使团并未如历史上发挥那么大的作用。

  首先是美国公使华约翰被冯天养劝服留在了香港,并未随着英国远征军北上,法国公使因为拿北方利益和广州做了交换,也留在了香港。

  所谓的四国公使团名存实亡,只有俄罗斯公使随着英军去了天津。

  如果英国人解散所谓的四国公使团,俄罗斯就失去了参与此次战事的正当借口。

  冯天养猜测这个要求应该不会被英国人拒绝,毕竟英国人为了在欧洲奉行大陆均衡政策,两年前刚和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大战一场,双方旧恨未消,如今的合作不过是因利而来,利尽自然会散。

  谈完了公事,亨利和巴夏礼却并未着急离去,两人对视一眼,还是由亨利自自己怀中取出了一份名单交给了冯天养。

  “冯主席,这是近来几月协助我军转运物资的良好士绅和商户之名单,自贵军围城以来,彼等惶恐不安,我们听闻此前彼等和贵军多有误解,请冯主席看在我方薄面之上,予以宽赦,彼等愿意以重金赎身买罪。”

  亨利和冯天养最熟悉,但也最了解冯天养的性格,因此话说的十分客气。

  但冯天养接过之后却并未拆开这个名单,而是直接递回亨利手中。

  “亨利先生,我们是朋友,这个事情,请恕我无法答应。”

  冯天养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但语气之中却凭添了一丝怒意。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我不能将广州城打扫干净,将严重影响今后我整个政权的发展和建设,这是我的政策根基。”

  “我并非敌视商人,也并非敌视地主,我的政策之中给那些地主士绅们是留有活路的,但那些人已经吃惯了人血人肉,他们惶恐并非是因为我,而是担心自己先前犯下的罪孽遭受到清算。”

  “这件事并非我不给贵军面子,如果贵军的物资转运受到影响,我方愿意组织民夫协助转运,我向贵方作如此诚恳说明是为了贵我双方不要因此事起了误会。”

  “所有逃到港口区的士绅地主,希望贵军能够在三日内将他们清理出来,如果因为彼等人数太多,贵军无力做到此事,三日之后,我会派兵进入帮助你们,希望两位约束好自己手下的士兵,不要因此擦枪走火。”

  冯天养努力克制着自己愤怒的心情,用尽量平和的话语向亨利和巴夏礼作解释和说明,但即便这样,两人也因为冯天养强硬的话语不约而同的变了脸色。

  尤其是巴夏礼,其人事实上已经收受了那些士绅商贾的重金贿赂,满口许下了此事,听闻冯天养如此答复,当即想要强硬的开口,但却被亨利抢先开口,承诺下他们不会袒护那些人之后带着巴夏礼离开了总督府。

  “亨利!作为大英帝国的官员,你是否对冯太过软弱了!”

  巴夏礼坐在马车上忍不住对着亨利埋怨道。

  “哈里,冯不愿意答应就算了,我们何必因此事和他起矛盾呢?”

  “但是那些人的钱财我已经收了,你也有份!”

  “那又如何?等到他们被冯抓走了,我们想退钱,又能退给谁呢?”

  亨利一脸无所谓的神情说道,巴夏礼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连连点头。
热门推荐